马勒 第五交响曲 爱与死的交响

地点: 深圳音乐厅 时间: 2021/09/16 Thu 导赏曲目:马勒《第五交响曲》

个人感受:

  1. 本来我喜欢听独奏(如钢琴、大提琴)或者室内乐(如弦乐重奏钢琴协奏),对大编制的交响比较无感,因为水平不够、听不懂(以前去听贝九感觉就听了个响儿),你让我直接买票去听马勒交响我是拒绝的。 这次有专业人士(田艺苗)导赏,又有深圳交响乐团(指挥:林大叶)配合演示,那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啊(主要是免费白嫖哈哈)。结合马勒的生平和历史时代来讲解作品的情感,通过乐队拆解演奏来讲解多声部,通过对比贝多芬巴赫瓦格纳等说明马勒的曲风特点,通过问答来解释为什么指挥都喜欢马勒作品(马勒本身是指挥家和“业余”作曲家,作曲时喜欢把演奏细节写的清清楚楚这样指挥就不用自己想象了),这样就好理解一些了,也比较容易激发大家的兴趣。唯一的遗憾是最后没有把五个乐章合起来完整演奏一遍,可能考虑到时间的限制,另外坐等这个导赏系列的后续。

  2. 最好的古典聆听方式一定是去现场(与之相反流行音乐则通过CD唱片听效果最好,现场太吵适合和朋友一起high),尤其是编制乐,现场的音场感和音强动态范围是无法通过电子设备复原的,例如低音提琴和低音大鼓的穿透力、小提琴组的旋律和情感表现力、第一第二小提琴的方位感、金属打击乐器的刺激性(我每次听到都会觉得很刺耳和突兀),你指望通过耳机或者音响系统听到,那还是先想办法赚它一个亿吧。

  3. 对于很多人来说,你让他保持安静真的挺困难的,演奏的时候,有人手机掉落到地面,咚地一下全场都能听见,一下子把你从提琴旋律里拉回现实,真的烦,旁边还有个男的居然有时候用脚打拍子,我特么你以为自己在家听摇滚呢。如果说去音乐厅最重要的守则是什么,那就是:保持安静。(我开场担心有人打电话什么的直接把手机关机了,其实应该开飞行模式然后放包里录音的)

  4. 我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第一小提琴组里有一个年轻小伙子动作表情很夸张,我心想大概是他比较投入比较有激情?而且我一度担心他会撞上旁边的人,那就尴尬了。后来网上一查,欧,他是小提琴首席,我本来以为他旁边那个年纪稍大的是首席,人不可貌相啊。

演奏时,首席需要用比较的夸张的身体动作与后面的成员“沟通”,比如明显的呼吸,或扬起琴头的动作。如果你仔细看任何一场弦乐的演出,就会发现首席的动作通常比后面成员的动作大得多,这些都是动作提示语。后面的成员在演奏的时候也需要不时抬头看首席的动作,以保证音乐情绪表达是一致的。感觉首席是统一整个团队的头儿~当然这都是在和指挥磨合、交流很长时间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