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参简报:2020年3月29日 关键词:COVID和中国的关系,不同的反应,外国影响和干预,人类命运共同体

1. COVID带来的对中关系启示

持续的COVID-19大流行并没有让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产生较大变化。在有些情况下,COVID使得之前的趋势继续或恶化。

COVID-19使得中美分歧进一步扩大。但这只是现象,内在的趋势并没有变化。中美政府都在利用COVID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的群众,当然对国外也有影响。随着中美政府互相甩锅来减轻国内的调查,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

不出意料,中国在指责其他国家应对COVID措施的缺点。这些宣传主要是针对国内的群众和在海外的华人,因此不大可能会影响双边关系。即使没有中国煽风点火,许多西方民主政府已经被国内群众批评了。

和美国不同的是,许多国家并没有跟中国掐架来甩锅。

然而,一种新的论述出现了:中国在一月二月的医疗物资短缺可能导致了其他国家目前的医疗物资短缺。注意,当中国在获取物资时(包括海外华人个人捐赠的),澳洲并没有出现物资短缺。

中国还试图使用“口罩外交”来创建更好的双边关系。结果出现了对中国医疗物资质量的怀疑,对于一些怀疑中国的国家,对“口罩外交”持谨慎态度。实际上,在欧盟顶级外交人员称这是“叙事权的战争”后,华为已经停止了欧洲捐助计划。另一方面,一篇环球时报文章,援引一味分析师,明确将华为与医疗物资联系起来: > 美国限售华为可能带来抵制,因为中国也可以禁止向美国出口目前紧缺的口罩和其他医疗器械。一名中国分析师在周三称。

在全球领导和多边规则上,中国试图获得领导权。当G7由于美国坚持对病毒的命名而没有在一份表述上获得一致时,习近平在G20上发表的”共同战胜COVID-19“被官方重点宣传。美国在G20领导人峰会上没有发表声明和干预。

在商业和贸易角度,COVID不大可能导致公司从中国大面积出逃。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能够控制住病毒并恢复经济活动。苹果声明关闭除大中华地区外的所有门店证明了这一点。

在人与人的角度,COVID已经带来更多的排外,无论是中国排斥外国人还是西方国家排斥华人。如果这个问题进一步恶化,可能会对人们旅游和学习地点的选择产生影响。

2. 应对COVID的不同措施

随着COVID在中国内部扩散、在其他国家(包括欧洲、美国和澳洲)扩散,我们不断的看到历史在重复上演。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这些国家采取什么措施。一些关键的因素包括: – 1. 领导人和人民有多重视此次疫情 – 2. 在疫情中政府的角色和权力 – 3. 政府层级的不同(联邦/集权) – 4. 对政府指令的服从程度(例如:是否信任政府,社会态度,强制执行措施) – 5. 医保系统如何发挥作用(如:统一医保) – 6. 政府对刺激政策的态度 – 7. 经济结构(如:服务业还是制造业) – 8. 经济吸收冲击的能力 – 9. 经济和社会灵活快速配置资源

第一个因素是决定政府和社会采取措施速度快慢的最重要因素。许多东亚国家非常重视COVID,台湾、新加坡和韩国从一开始就采取措施,如大量检测、接触回溯,比其他国家如澳洲提前几个月采取隔离措施。他们过去处理非典的经验可能是这么做的一个因素。

对于澳洲,尽管它在二月1日采取了旅游限制,但之后又花了六周在国内采取措施,如禁止大规模聚集(超过500人)。美国一开始也没有重视,川普2月28日还称其为骗局。

不仅是政府没有重视,普通人即使在政府发布警告后,依然在参加聚会。而与此同时,许多与东亚有关联的人开始采取措施,如戴口罩,然而此举使得他们经常被欺负。

在经济上,有良好社保体系的政府能更好的应对经济冲击。随着服务行业受到物理隔离的冲击,自动化服务会替代。然而,这并不够。政府是否和如何实施经济刺激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管理理念和政治约束。

3. 应对中国在国外的影响和干预活动

我们花了一些时间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将澳洲的经验写在了二月份的外交杂志中。下面是从我们的文章(应对国外势力在澳洲的影响)中选出的一些相关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