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哨兵向导结合指南 by Kayleen

2.亲爱的你躲在哪里发呆?(上)

利路修,不,是弗拉季斯拉夫.西德洛夫,从小就很喜欢发呆和睡觉。

你要是问他,为什么? 他大概率会腼腆的微笑一下,然后抬起头眼睛看向别处,颇为无奈的挥挥手说:“啊,我不知道。”

今天利路修受发小的邀请,来灯塔旁的海边餐厅参加派对。

他刚从中国回来,天天在家里躺尸。发小看不下去,就拉他出来逛逛。

音乐很好,美女很多。利路修从吧台那里点了杯伏特加,躲在角落的卡座里慢慢抿着,同时跟着摇滚乐轻轻打着拍子。

他见没有人过来打扰他,于是悄悄打开了一点点精神屏障,小心翼翼地释放出自己的精神触丝,感受着周围人的情绪。

快乐、兴奋、想喝酒、那个妹子身材真好……利路修闭上眼睛感受着。今天晚上人很多,悄悄进行向导的情绪感知训练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了。

他家住在海参崴的郊区,周围人烟稀少。所以从中国回到家之后,他倒是再没进行过例行训练了。

这个家,是他在大约10岁的时候搬过来的。 之前,因为他的爸爸妈妈分别是在俄罗斯远东基地工作的哨兵和向导,他们一家住在市中心老城一幢苏联时期的老公寓楼。上学购物和同学们玩,什么都方便。

但一切在十岁的某一天改变,他觉醒成为了向导。

具体是哪一天觉醒,利路修自己也说不清楚。大多数哨兵和向导的觉醒都发生在15、16岁左右。像他这样幼小的向导少之又少。

他只记得自己突然能够或多或少的感受到周围每个人的情绪,甚至好几次说漏了嘴,被同学反问:我怎么想的你怎么知道?

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只好随便糊弄过去。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是能感受到,头痛也愈发严重起来,让他无法集中精力。

直到某一天,一个同学开玩笑说:Vlad将来不会是个向导吧。他才突然惊醒。

哨兵是拥有超强五感的一类人。他们的感官在生活中会自觉收集大量繁杂琐碎的信息,过量的信息会压迫感知,这使他们多数情绪波动很大且易患特殊疾病。

而向导则是拥有情感共鸣能力的人。向导拥有平复哨兵情绪的能力,能感受和影响他人的情绪,也会较容易被他人的情绪影响。

所以,哨兵和向导就是枪与扳机、剑与剑鞘的关系。

也正因为他们特殊的能力,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规定:哨兵和向导一旦觉醒,就必须被送往国家的培训基地,也就是所谓的“岛”。

他们会在“岛”里接受大约半年的初级训练,随后就会考核他们的评级。

A级当然是最好的,B、C则次之。这样的哨兵向导都需要强制留在“岛”里,接受统一的教育和训练。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们就会会被“岛”挑选出合适的一组,通过一种叫做“结合”的方式而绑到一起。

而结合分为两种——精神结合和身体结合。 一旦身体结合,就很难将两个人再分开了。

小利路修的爸爸妈妈,就是这样被岛安排在一起的哨兵和向导。俄罗斯远东基地素来以训练严苛、任务危险而闻名。

他们两个都是实打实在俄罗斯远东基地摸爬滚打多年,清楚地知道那些15、16岁左右的哨兵和向导会经历怎样的痛苦训练。他们才舍不得小利路修10岁就被关在举目无亲的“岛”里。

为了不被发现,他们搬家。搬到人烟稀少的郊区,在家进行精神感知、精神屏障的学习。

利路修举起杯,又轻轻抿了一口伏特加。他刚刚把自己藏着餐厅远离热闹的卡座,释放的精神触丝精细地捕捉着周围每个人的想法和情感。

这是一个漂亮且完美的网络。他对今天的训练颇为满意,于是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微微笑了一下,准备收工了。

等等,如同蛛网一般的触丝突然被来自遥远某处强烈的情感投射所吸引。

焦虑、烦躁、不安。 利路修尝试着分析了一下。

哨兵强大的情感投射像是不可抗力般吸引着他,他任由自己放空大脑,循声而去。向导的天性就是去安抚一个紧绷的灵魂。

周围有一个哨兵。利路修判断到。

而且他能感受到他很强,他们的距离很远。

奇怪。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不知道掩饰的哨兵没有在岛里,而是在外面横冲直撞?

利路修抿了一口酒,然后他低头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来屏蔽掉所有人的情感投射。像是蜘蛛搭建轻巧的蛛网般展开自己的精神图景,他一点一点地搜寻,一点一点的释放出信号。然后在遥远的地方,他展开的蛛网传回一丝颤动。

他捕获到了他。

利路修小心翼翼地沿着这个方向向前找去,不料却直接进入了他的精神图景。这位不知名哨兵的精神图景干净的像是一张白纸,而他的五感却紧张过载到快要崩溃。

这是一个刚刚觉醒的哨兵。

利路修突然反应过来。

“Vlad怎么在派对上也能睡着。”利路修听到他的朋友走过来坐在他旁边吐槽,甚至还拿出手机对着他,拍了他睡觉照片。

但是,他不能不去帮那个可怜的觉醒哨兵。

太久没有这样过了。他已经很久没有,不,理论上,他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和哨兵进行过思维链接。

他在家训练了六年。六年的时间足够一个本质上是A级向导的利路修,通过伪装在初评级考核中成为了一名F级向导。

F意味着什么?

从大众视角来看,F就是fail。但在利路修看来,F意味着freedom,就是自由,应该离岛回家。

被评为F级的哨兵和向导往往有一些缺陷,只需要受训6个月,在初评级之后就可以离岛,回归普通人的生活。F级哨兵大多只有一两种感官的加强,而并非五种。F级向导则是共感能力较弱,不能与正常的哨兵结合。

你问利路修在评级的时候为什么不好好表现?他也不知道。从小到大的独自训练让他习惯独来独往。伪装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

别人问他问题,和他聊天,他也总喜欢草草了事。他有些无法区分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他通过强大的精神感知而了解到那个人的本质。

他担心说漏了嘴,所以不常聊天。他也常常沉浸在精神感知和精神图景中,看上去就像是在发呆和睡觉。

于是大家也就渐渐的接受了这样的弗拉季斯拉夫.西德洛夫。

“我不知道”、“我不想说”,还有万能的“我感到有点困/累。”能够解释一切了。

那么,16岁的利路修在评级的时候为什么不好好表现? 他只会笑一笑告诉你,“真的很累很想回家”云云。

但16岁的利路修其实知道,成为向导是一件很有负担、很累的事情,而他恰恰喜欢自由轻松的人生。

同时他恰好也知道,一旦成为A级或B级向导,自己将会被关在岛里,被训练成所谓温柔的、坚忍的、服从命令的向导,唯一的目标就是如何服务于那群高傲的哨兵们,度过被岛安排好的一生。

利路修上一次和哨兵进行过精神链接,还是他16岁在远东基地接受训练的时候。

安抚刚觉醒的哨兵是一件需要技巧的事情。就像在一片空白的纸上画出的第一笔,总是最重要的。给哨兵搭建的第一个精神图景,往往也需要和他原先的记忆有足够的普适性。

利路修来不及去探索这个哨兵的记忆,于是就在哨兵的精神域里构建了他最拿手的雪原。

哪个俄罗斯人的第一个精神图景不是雪原呢?

茫茫的厚雪、铅灰色的天空、雪后沁人的空气……

但是哨兵的反应却不像利路修想的那样平静。哨兵的情绪里多了一丝兴奋与好奇,而并非利路修所想要达到的熟悉与平稳。

利路修有些慌神。虽说他清楚自己的实力,但一直被当做F级的他,的确不了解哨兵。

于是他只好召唤了自己的精神体。

kob?利路修轻轻呼唤着那只西伯利亚森林猫。

于是他的精神体、那只有着灰白厚厚长毛的绿眼睛猫咪不情愿的登场。好像在抱怨这是一场不公平加班。

猫咪在哨兵的周围打转,指引着他在精神图景里无际的雪原中漫步。

精神体的出场果然效果很好,利路修分开身去根据哨兵的情感反馈来探索他浅层的记忆。

淦!利路修差点没骂出声来。

他喵的这小子从夏威夷来!!

—tbc— 这一篇从利老师视角出发,希望能解释清楚哨向设定以及利老师背后的故事~

我“以为”这一篇能写到他们在海南见面 然鹅呜呜呜我没有 所以下一章开始海南相遇!

精神体猫猫的名字kob当然出自利老师钟爱的花名kobmast啦😛